身在北漂,每隔个两三年,总要感受一次搬家之痛的。这痛,最迟在搬家前一个月便开始了——比搬家更劳心劳神的事情,是找到一个合适搬去的地方,但是这个痛中尚包含着期待,因而也并不算难熬了。
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里,想要寻得一隅安身之地甚是难得,若非如此便也不能称之为北漂了。北漂北漂,便是漂泊不定,难以扎根,户口难得,房子难得,便是找一处合得心意的临时居所也是难的。若是所求不多,仅要一处可遮风避雨之处,也需得囊有余裕才可,否时便要忍受早晚高峰数小时之煎熬了。而多数人寻得的,当真也只是居所而已,连生活都算不上。合租生活也只是大学宿舍一个略微优越些的延伸罢了。
身为工作多年,已小有积蓄,且刚刚组建小家庭之人,我对这一隅居所的需求总是要稍奢侈些的。首先,合租是要不得的,共用厨房客厅,容易产生纠纷,也缺乏生活的实在感;其次,距离要适中,避免将大量时间消耗在路上,能免于挤地铁之痛当然最好;最后,以房子本身条件而言,以一室一厅为佳。空间无需太大,50平最好,但是要有厅。便是夫妻二人,有时也还是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的,以绝干扰。
至于房子的软装布置却是没有多大要求,干净便好。家,其实用性要大于美观性。但是有一点不可轻视,那便是采光。采光是断不可舍弃的,它甚于一切。我的身,我的心都需要阳光,它是任何家具,任何装修都替代不了的,只要在有阳光之处搭上一张桌子,便可作我的书房,在阳光下读书写作,是我生活中最得意的兴趣。
这也是我此番下定决心搬家的原因之一:此前住的房子,阳光太吝啬了些,只有阳台这一角得以享受得到,我还是希望我生活中大部分空间都可得到它的光顾。便为了这一点小小的奢望,我们便又一次经历了一场搬家之痛。
回归到过程上,需求定好,下一步,是找了。找房子最经济实惠的法子是联系房东,一房一房地看,这样的问题是所毫费的时间多,需要过高的精力,从各处找来零零散散的租房信息便已足够耗费精力了,又要约零散的时间来看。如我和他一般将时间看得极重的,宁可委托给中介了。中介费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但也的确省心省力,将需求预算告知,对方为你挑上数个相符的房源,择一天可通通看完。也非得如此,我们方可完成从找房子到搬家的全套操作,在一个周末。
当然最痛的还是在“搬”上,也因为其痛,所以要速战速绝,这是一个纯体力活动,也还要兼具耐心和细致。居住两年,有用的没用的总是积攒不少,要有当舍便舍,当留便留的魄力。打包也是一个技术活,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空间,如何分门别类,如何妥善处理易碎品,如此种种都需得经验。鉴于我二人都是久坐办公室不善体力之人,后面的事情便交由专业人士去做了,只要拿舍得钱便可。
此番我们是星期六上午约了中介看房,下午便签约,拿了钥匙。当晚开始打包行李,到第二日下午才结束,同时约了房东退房和搬家公司,到得新家已是晚间。当晚好歹将卧室和卫生间收拾出来,已可居住,毕竟第二日还要上班的。全部收拾干净是在一个星期之后了,又断断续续填置了些许家具,新房子家具少了些,但实木床和实木衣柜很舒适,厨房够新够干净。60平米的空间对两人一猫而言都略有奢侈了。最可人的还属这阳光了,晴朗的日子里再无需开灯了。被子都不用特意去晒,下午阳光便径自洒满了。因为阳光好,冬天也不再冷了,晒着太阳都觉得热(只怕夏天要过热了,夏天再说)。虽不算是尽善尽美,但足以使人安慰。因而那短暂的痛过之后,便是幸福的享受了
每一次搬家都痛到发誓再也不搬了,但只要我们还在漂着,这痛便是避免不了的。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是安土重迁的,因而这“漂”总是无奈。但是现代化社会里“迁”又是不可避免的,若非城市发展严重不均,谁又愿背井离乡呢?
或许只能以那经典之句来作自我安慰:
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
此心安处,却是不易。
(于2022年10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