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记

我最初产生写这部小说的念头应该是在2016年,当时《墙角》我还没有写完。但是如果你读过最初版本的大纲和这部小说的完本,你会惊讶于它们之间的差距,除了少部分人名和极少部分设定外,你甚至找不出它们之间的共通点。

只有开篇的《0》是在那个时候写下的,是属于最初的设定里的。那时我正沉迷于各种本格推理小说,也想写一个试试。但是我发现我写不出来,我实在是没有那么高的智商,强行写出来,只会拉低我小说里人物的智商。我勾画出的情节也更倾向于犯罪,而非推理。我把一部分的想法设定保留了下来,成为故事里那个名为《乐园》的游戏的蓝本。

后来我的想法变成了游戏,即“虚拟现实”对人的存在性和自我认知产生的影响。

当人们越来越追求游戏的真实感、代入感,大概会有这种游戏诞生。游戏里世界的设定的记忆会通过记忆传输传到大脑里,人会进入一种假睡眠状态,只有意识进入到游戏中,使得游戏具有极大程度的真实感。但还会保持着现实世界的记忆和认知感,所以初期的时候会分得清游戏和现实。但因为游戏的感觉太过真实,人头脑中承载的记忆越来越多,长久地沉迷之下会产生负荷,慢慢地分不清游戏与现实。会导致精神错乱,甚至自杀。

上文是我在16年年底产生的想法,这一想法最终延留到小说里,成为小说的主旨之一。但情节设定仍旧是不同的。最初的设定里庄生不是一个失忆患者,故事也不是发生在校园里。庄生、袁晓梦,还有柏夕,他们同属于一个治疗“F症”的机构,庄生的工作就是进入患者沉迷其中的游戏,通过某些手段,干扰游戏内容,将患者解救出来。主角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不断徘徊,逐渐迷失——以为的现实也许不是现实,究竟哪一个才是现实?谁知道呢!也许作者都不知晓。

这种设定情节同样超过了我的智商和笔力范畴,最终妥协的结果便是这个老套的失忆梗了,记忆移植和“F症”穿插在一起,核心主旨仍旧是自我认知。我究竟写了些什么?我也搞不清楚了!许多设定都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,完整的故事,也许只有我自己知晓了。

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尝试去写一个故事,但是并没有成功。这种篇幅的故事一开始便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梗概,但是我没有,我仍旧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,结果就是一片混乱。

不过无妨,既然是兴趣,就要各种尝试。我原本又不期待着什么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