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活过得很快,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,只觉得大学生活是漫长的,似乎是永远不会结束。我强迫自己不去思考以后能做什么,直待那一天不得不到来。即便我不想思考,却也不得不做出抉择。我没有办法保持大学生活恒久不变,不得不接受它已结束的事实。那一段时间,我的焦虑都隐藏在游戏里,我长久地沉溺于游戏中,试图忘掉现实。
值得奇怪的是,我在那时却也写出了不少的文章,且质量不低,至少不是流水账的程度。如今我确实难以想象,为什么我那时好似是沉迷游戏和动漫里,却还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写作和折腾博客。未实习前这倒也罢了,没有课程大批的时间,但实习之后似乎也是如此。又或者这只是我记忆的错位?
大四找工作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因为没有方向,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既无能力又无方向的目标便只能是乱撞。在别人看来或许是高不成低不就,但实质则是高不成低不要。我那时对自身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,我没有期望能进入得了什么大公司,我只想找一份工作即可。
但便是这些小公司在看到我的学校后都回头来怀疑的目光,好像我出现在这里本身便证明我有问题。在多数情况下,我的学历甚至无法为我带来公正的判断,它只有负面效果。
最后的结果便是我随意找了一份工作来做,事实证明,这绝不是一个好的起点选择。平台小,工资低,加班重,前景又差。如果我当时再坚持坚持,或许还能有更好的。但我灰心丧气了,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,又像是逃避现实一般,一头扎进了无聊、毫无技术性可言的工作里。每日加班到11点都感觉不到疲惫,没有创造性,没有成就感,在离开那个环境后,我便想不明白我为何能做到全情投入,当它耗尽了我全部经历后,我再无余裕去思考可以做什么,是否还有别的出路。
于是我便这样毕业了。
我不愿住在公司提供的廉价宿舍里,而是花去1/3的工资,合租了一个老的两居室,两人一个房间。
在领取毕业证,签了正式合同后,我的工作却忽然闲了下来,于是我又我又恢复了打游戏、做博客、写博客的生活。这时候我对诛仙多多少少是有些厌倦的,再加上家族也散了。通过那个家族我是体会到了人生百态的,每个人似乎都有他自己的故事,我无法判断这些故事是真是假,但他们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真实的。那是我第一次感到网游给我带来的乐趣,而不仅仅是欣赏风景而已。大家一起打副本,打团战,浑水摸鱼,站着聊天,扯闲话,这或许便是现在所谓的元宇宙的雏形吧!
再回游戏时,找不见家族,我的乐趣便也散了。最终我告别了诛仙,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博客里。
博客是另一个虚拟的社交世界,它表达感受,求得认同。相比社交媒体,它更孤立,也更少受规则束缚。相比社交媒介,它的联络形式需要手动创建。社交媒体好比公共场合,每个人都可进,但受秩序束缚。而在一个强权社会里,管控是日益严峻的,言论自由在这里只是一句空谈。
独立博客好似家一般,具有一定限度内的自由,这自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冷清,传播性差,所以不容易被注意到。而至少在表面上,它是不受平台场束缚的,也可以随意装修。但它是绝对孤僻的,需要借由友链来手动创建关联性。在一定时期后,它也会形成一个网,基于个人想法也随时可以退出这个网,做一个真正的孤岛。
在折腾博客的这段时间里,我也认识了一些人。有些联络着,一些时间加QQ,加了微信,这些都是异性,因为博客的缘故,我和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,相对而言,因为共同语言更多。
我的第一个主题Erlsimple便是在那时候折腾出来的,凭借着我仅有的一点点前端知识从一个Tumblr主题上扒下来。那时Tumblr还没有被墙,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天地,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。从某一时候开始,一切都过去,一去不复返了。
即便自由的时间变多了,我仍然没有多少生活的实在感,因为我不会做饭,因为仍旧是毫无私密性的合作生活,因为房子太破一无所有,总之可以归为一句话:因为物质生活的贫乏不堪,这与我从前想象的独立生活相距甚远。
那时一个Kindle对我而言已是天价了,但我还是买了。但那是极为正确的决定。说Kindle改变了我,这必然是夸张的,它终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。工具只是手段媒介,而非主体。真正使我改变的还是我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