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帕特森》,一个生活在美国帕特森的名叫帕特森的公交车司机,过着标准的朝七晚五的双休生活。他的生活规律地像德国人,不需要闹钟,每天六点准时会醒。
他没有手机,没有电脑,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,过着与近代社会近乎绝缘的生活。每天只是起床,带着妻子做的便当去上班,中午在最喜欢的大瀑布边吃午饭,而后继续工作。下班回家,吃妻子做的晚饭,带着狗去散步,途中在小酒馆喝酒。
他的兴趣是写诗。随身携带一个空白的记事本,每天开工前,在公交车上写下几行诗句。午饭后,在大瀑布边也写上几笔。
他的妻子是有着“独特”艺术审美的家庭妇女,喜欢黑白配色。她把家里的一切都装饰成黑白色,学吉他,做古怪的料理。他和妻子彼此恩爱,相互尊重,相互迁就。
我觉得他的生活和一个人很像,这个人便是我。
不同的是,我生活在繁忙拥挤的现代化大都市里,近乎朝九晚九的生活。我不使用电子设备娱乐,但作为工具,它已必不可少。我有一只不需要带出去遛弯的猫,有一个和我生活相似的丈夫,我用着精致的笔记本和钢笔。
那我们的相同之处在哪儿呢?相同在于,我也随身携带着笔记本,我也写诗。每天上班后,就着早晨的阳光,山景和第一杯咖啡,我会写下一些零散的句子。周末出门,在快餐店,在堵车的公交车上,在高铁上,在一切会产生想法的地方,我都会掏出本子来写。
我们的生活都平凡地不值一提,我们都写诗,我们的诗写得都不好。所以我们不是作家,但我们是诗人。不是人人都可成为作家,但每个人都有作诗的权利。
我们都过着与现代化社会脱节的生活,不为潮流所左右。这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,它或许能一直维持一下——只要没有孩子。
孩子当真便是理想生活的终结者么?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,你永远也不会知道。而在相同的境况下,每个人的心态选择都不一样,烦恼的不是孩子,而是欲望。
诗人是低欲望的,同时也是高欲望的。它们对物质的欲望低,过多的物质反而是干扰。他们对精神的欲望高,希望生活能永远保持它简单纯粹的美好。
简单就可以很美好,平凡中自有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