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汉字与手写

许地山曾在一篇杂文中,批判汉字不愿改良,他称汉字书写繁杂,远不如拼音字那般可以快速书写,其存在大大影响了中国学术的发展。他还称许多人固守汉字的艺术性,以美以慢为尊,而忽略了汉字本原的工具性。

他这最后一句话深得我心。因为今日大有好字才配用好笔好纸的论调,好像写字便是为了写得好看,而不是为记录内容似的。

许老生活在一百年前,他的言论在今天已不适用,甚至大有讽刺之感。他大概猜想不到在电子设备普及的今天,字写的快与慢都不重要——根本就不再需要写字了。不单打字更便捷更快,甚至还有语音录入和图像识别。当铅字大行其道,手写当真沦为艺术品了,也无怪有那种偏颇的言论。除了学生的笔记和教师的板书,写字也不再具有工具性了,便是前两者也将慢慢被取代——它终究不再适应这个讲究敏捷效率的快速发展的社会的了。

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催生下,不单社会改变着,人的大脑也改变着。这使得我们享用和消费的一切都在向着短和快发展:微博取代了博客,短视频取代了长视频,文字被拆成几个字几个字,还要标出重点。太多文章充斥着“太长不看”的言论,人们不愿听论证和解释,只想要结论。

这个社会在快速变化着,但究竟是在走向发展,还是在走向毁灭,怕是要再百年后才有定论。而我们又恰处在了这个转折的路口。很多时候,我甚至希望回到许老所在的那个年代,那个想要快而快不起来的年代。今天的世界却是想要慢也慢不下来的了。

为了慢下来,在码了七八年的字后,我决定回归手写了。即便我的字很难看,即便我时时刻刻都在糟蹋我的好纸和好笔。但我仍旧要写,且在我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,用最好的笔和最好的纸。它是工具,同时也是调和剂,它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中和着我的大脑,使它不至于在现代化信息节奏里被磨得短而平。